我們常常在收看體育新聞時或收看體育轉播時,有時會聽到主播過球評提到「某某投手球風偏向省力……」或是「今天某某某投得相當省力……」之類的話語,那麼,什麼是「省力型」的投球?那麼投手又是如何去「省力」的?

  一般來說,省力型投球的定義指的是「投手登板後,會在主要負擔的局數中,以最低的體力消耗進行投球的歷程」,這說起來相當複雜及籠統,將定義用白話一點就是指說:「投手在登板投球之後,能夠讓自己在退場之前,讓自己能夠用花眼少的力氣將教練要求的其本局數投完,甚至能保留較多的體力投更多的局數,並吃下大量的局數。」

  這白話一些的定義還是說得相當籠統,若務實而論,就是你上來之後,無論用什麼方法,就是讓自已能用比較少的力氣去投比較多的局數;或是用較少的用球量來應付每一個打席並完成每一局的投球,在美國及中華職棒,還有一般群眾對於省力型投球的概念,多半偏向後者,也就是被王建民詮譯良好的省力型投球模式。前者是屬於日職比較常見的模式。

  以較少的力氣去投較多局數的省力型投法,在國內仍被視為相當費力的投法,因為這種定義下的「省力」指的是不擇手段讓自己能負擔長局數的投球,但這種型態的省力型投法並不見得會減少總投球量,若一場完投下來雖然有些投手有辦法將投球次數壓在100球正負10球左右,但大部分的投手可能還是會用掉120~140球左右的投球次數,但為何還能省力?這其實是省力的典型定義,也就利用本身的協調性,使每一顆球投出後可以用較少的力氣投出,使自己可以用相同的體來投出更多的投球次數。在完投風氣尚盛的日本投手,基本上是以這種方式達到省力的目的。這種省力本身必須要有紥實的下半身力道、良好的協調性、良好的配速能力及精糂的控球才有辦法達成,在今年將會轉至金鶯的上原浩治、將投入亞特蘭大勇士的川上憲伸、橫濱隊的工藤公康、樂天的岩隈久志、養樂多燕子隊的川島 亮算是這一類型的投手。這種省力型投球模式由於還是會使用較高的投球量,因此這種省力型投球就是屬於「輕輕投」的模式,也就是平時練習可能會全力投球維持極限,但真正上場時可能會為保留體力而選擇只有6~7分力投球,使自已在使用相同的力氣時,可以不必那麼費力。如果投手是屬於三振型的投手,也可以利用此種方式,以控球代替以直球硬拼的方式爭取三振。

  而大多數的國人較熟悉的「省力型」投球則是以王建民的投球型態為典型,也就是在登板後盡可能以精簡的投球量來完成每一局的投球,這種投手確實會省掉不少力氣,而且作用是外顯的。這種投手有辦法將球速投到140 km/h,效果會更好,同時投手本身若具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將更有能力達到省力的目的。雖然有辦法純粹用控球讓打者「打不好」來達到省力的「軟投派」投手,但這種省力型投手基本上就不用像前者那種「平均力道調配型」省力投法那樣每一球者想辦法輕輕投,也就是說,這種投手其實是可以盡情施展球速,不用顧慮體力分配的投球。但不代表就可以玩起剛速派的投法,因為這種投法最好要有製造速差的能力,才能大量製造飛球或滾地球,也就是讓打者無法適應速差而打不出具有威脅性的擊球達到以較少球速完成較多局數的投球量。王建民就是典型,他以沉球(伸卡球)來造成大量的滾地球,讓大量的打者在只用1~4球就出局,因而他的體力雖然在大聯盟的先發投手來說相當普通,卻也有辦法吃下大量局數的原因。而剛速派投手常常會為追求球速而全力投球,影響到動作的穩定性,使得控球不易穩定,因而就必須要以各種刁鑽的進壘點來逼打者出棒被三振或是打不好。相對若控球出問題,投球數就會不知不覺地增加,因此雖然剛速球派投手確實有辦法玩省力性投球,但筆者並不認為他們省來到哪裡去。

  但後者的省力投法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三振常常會不易投出,雖然現今的美國大聯盟仍有如哈勒戴、韋伯等滾地球型投手,但若他們待的球隊是屬於守備率偏低的球隊,那麼這種省時型投手就容易失掉非自責分。但平均力道使用型的省力投法也不是沒有缺點,由於投球力道為了配速及調控力道以求省力的同時,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將速差也弄窄,這將有讓打者快速適應來球的機會,而造成被老將會巧打型打者擊出致命安打,甚至是節奏被抓中被擊出大量長打投垮自己。不過,兩種省力法都有好用的地方,平均力道分配型的省力型投法適用於完投風氣盛的球隊,因為投手在力道分配下,不容易在後段局數出現氣力放盡,表現大為失常,讓長打型打者有機可趁,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投球負擔不要那麼大。而每局最低用球量型的省力型投法則是牛棚戰力佳,且教練團會適時交付中繼投手銜力的球隊,因為可以盡情投球外,同時也可以減輕牛棚被頻繁使用的壓力。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張定恩 (張守仁)製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定恩 的頭像
    張定恩

    Hallo Baseball!!!

    張定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